1.单选题
1.1、“生而知之”的观点是典型的() 答案:a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个体决定论
1.2、 答案:d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的无阶级性
c、教育具有原始性
d、教育具有阶级性
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答案:c
a、间接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1.4、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教育内容不包括() 答案:a
a、美术
b、文法
c、几何
d、音乐
1.5、首创人伦概念的是() 答案:c
a、墨子
b、韩非子
c、孟子
d、孔子
1.6、“教育内容脱离劳动”主要存在于() 答案:c
a、原始形态教育
b、资本主义教育
c、古代教育
d、社会主义教育
1.7、狭义的教育专指() 答案:c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公共教育
1.8、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 答案:a
a、培养仁者、君子
b、培养绅士
c、巩固政权
d、发展经济
1.9、 答案:d
a、中国
b、日本
c、苏联
d、德国
1.10、培养学生公正、诚实、勤劳、仁爱等品质的教育属于() 答案:a
a、基本道德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民主与法治教育
d、世界观教育
1.11、“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是() 答案:a
a、培根
b、维纳
c、高尔顿
d、哥白尼
1.12、在我国,最能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现代学制是() 答案:d
a、壬戌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1.13、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四阶段的顺序是() 答案:a
a、清楚-联合-系统-方法
b、联合-系统-方法-清楚
c、清楚-联合-方法-系统
d、方法-系统-联合-清楚
1.1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答案:b
a、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b、教书育人
c、搞好教学
d、关心学生的生活
1.15、不属于“朱子(朱熹)读书法”的是() 答案:d
a、切记体察
b、居敬持志
c、熟读精思
d、知行合一
1.16、下列不属于现代教育的特征是() 答案:b
a、普及性
b、商业性
c、生产性
d、科学性
1.17、朱熹认为教育目的是() 答案:c
a、促发展
b、行教化
c、明人伦
d、致良知
1.18、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教育教学过程注重严格的纪律约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这是哪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教育特征?() 答案: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9、中国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解释教育问题的教育学著作是() 答案: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学》
c、《教育心理学》
d、《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1.20、最早颁布初等教育法令即普及义务教育法令的是() 答案:c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21、《春秋》是一部() 答案:a
a、编年体史书
b、纪传体史书
c、国别体史书
d、纪传国别体史书
1.22、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答案:d
a、《普通教育学》
b、《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c、《大教学论》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3、福禄贝尔的代表作是() 答案:c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论》
c、《人的教育》
d、《教育漫话》
1.24、《教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教育中文化与经济再生产》《教育与权力》等著作阐述的教育主张是() 答案:b
a、文化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1.25、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诸多方面,其中属于主观依据的是() 答案:c
a、社会历史发展阶段
b、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
c、人性假设
d、受教育者发展水平
1.26、狄尔泰与斯普朗格代表的教育学派是() 答案:d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制度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1.27、我国“春秋”以前历代官方政治文件的汇编是() 答案:b
a、《诗经》
b、《尚书》
c、《礼记》
d、《易经》
1.28、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论是() 答案:a
a、《学记》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1.29、进行“定县实验”的平民教育家是() 答案:c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晏阳初
d、张伯苓
1.30、著名教育家裴斯特洛齐的教育著作是() 答案:c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林哈德与葛笃德》
d、《普通教育学》
1.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阶段是() 答案:a
a、少年期
b、幼儿期
c、青年期
d、童年期
1.3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答案:d
a、间接性
b、广延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1.33、儿童的身心发展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 答案:d
a、不平衡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1.34、科举制度诞生于() 答案:a
a、隋唐
b、秦汉
c、明清
d、南北朝
1.35、第一次系统讲授教育学,把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人是() 答案:c
a、欧文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夸美纽斯
1.36、文凭社会理论的提出者是() 答案:c
a、鲍尔斯
b、金蒂斯
c、柯林斯
d、马克思
1.37、“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指的是人的发展的() 答案:a
a、个别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1.38、在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 答案:c
a、教学方法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育目的
d、教育手段
1.39、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人是() 答案:b
a、鲁宾斯坦
b、夸美纽斯
c、维果斯基
d、列昂斯基
1.40、把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传输到另外一个文化共同体,这是教育文化功能中的() 答案:c
a、传承功能
b、选择功能
c、交流功能
d、创造功能
1.41、.最早提出“学习社会”的人是() 答案:d
a、达尔文
b、斯金纳
c、赫尔
d、赫钦斯
1.4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b
a、巴甫洛夫、赫尔
b、梅伊曼、拉伊
c、桑代克、斯金纳
d、华生、杜威
1.43、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著名理论是() 答案:c
a、一般能力理论
b、特殊能力理论
c、最近发展区理论
d、一般发展理论
1.44、佛家认为,人的发展的目标是() 答案:d
a、养生
b、治国
c、修身
d、涅槃
1.45、在各种各样的教育制度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答案:d
a、社会教育制度
b、家庭教育制度
c、终身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46、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答案:a
a、1986年
b、1994年
c、1995年
d、2006年
1.47、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起源于() 答案:c
a、宗教
b、生物本能
c、生产劳动
d、儿童无意识模仿
1.48、 答案:a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活动
1.49、既是教育活动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归宿的是() 答案:b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1.50、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答案:b
a、文化传统
b、生产力水平
c、受教育者的需求
d、教育的规模
1.51、欧洲中世纪骑士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答案:b
a、文法修辞和辩证法教育
b、道德教育和军事体育
c、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
d、风俗教育和时尚教育
1.52、在学制发展过程中,美国形成的学制系统属于() 答案:a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多轨制
d、分支型
1.53、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阶级要求并为它服务,表明教育具有() 答案:b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生产性
1.54、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是() 答案:d
a、发现法
b、暗示教学法
c、纲要信号法
d、产婆术
1.55、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a
a、卢梭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罗素
1.56、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后的第5个月到第10个月之间,大脑的发展最迅速;其后大脑的发展又经历了两个加速期,一个是在五六岁左右,一个是在十三岁左右。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答案:b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个体差异性
d、稳定性
1.57、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答案: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58、不属于个体发展的是() 答案:b
a、社会化发展
b、种族发展
c、生理发展
d、心理发展
1.59、持“绝圣弃智”观点的学派是() 答案:d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1.60、持“教育即生活”观点的教育家是() 答案:a
a、杜威
b、斯宾塞
c、洛克
d、维果斯基
1.61、在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分期中,一般认为少年期处于() 答案:c
a、6、7岁-11、12岁
b、8、9岁-14、15岁
c、11、12岁-14、15岁
d、14、15岁-17、18岁
1.62、我国先秦时期主要以“六艺”为教育内容,其中以体育为主的是() 答案:c
a、礼、乐
b、书、数
c、射、御
d、礼、数
1.63、道家认为,人的发展秩序是() 答案:b
a、格、致、正、诚
b、虚、定、忘、齐
c、修、齐、治、平
d、礼、乐、刑、政
1.64、“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 答案:c
a、蒙台梭利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
1.6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当儿童出现脱离中心化、能够认识事物变换的性质时,表明其认知发展水平进入() 答案:c
a、感觉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6、在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专著是() 答案:c
a、中国的《学记》
b、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67、家庭教育不需要专门的时间和场所,孩子游戏活动、日常活动都是家长进行教育的机会和场合。这表明家庭教育具有() 答案:b
a、情感性
b、生活性
c、计划性
d、规范性
1.68、倡导“生活教育”的中国教育家是() 答案:c
a、黄济
b、徐特立
c、陶行知
d、黄炎培
1.69、单轨学制代表性的国家是() 答案:a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苏联
1.70、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人是() 答案:a
a、梁簌溟
b、王国维
c、陈寅恪
d、张伯驹
1.71、学校产生于() 答案:c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
1.72、属于教育根本属性的是() 答案:c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性
d、民族性
1.73、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主张属于() 答案:d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1.74、古希腊城邦国家斯巴达军事体育基本项目不包括() 答案:c
a、赛跑
b、投标枪
c、踢足球
d、掷铁饼
1.75、周朝教育内容“六艺”中的“御”指的是() 答案:c
a、算术
b、文史
c、驾车
d、射箭
1.76、梁簌溟认为,乡农学校的学校式教育和社会式教育应该() 答案:c
a、平行独立
b、各取所长
c、融合归一
d、互不干涉
1.77、教育与教唆的区分主要在其() 答案:b
a、经济属性
b、价值属性
c、文化属性
d、商业属性
1.78、被早期儒家视为“群经之源,大道之源”的书籍是() 答案:d
a、《诗经》
b、《尚书》
c、《礼记》
d、《易经》
1.79、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答案: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课堂教学
c、社会主义制度
d、劳动分工
1.80、王守仁主张() 答案:b
a、理学
b、心学
c、法学
d、道学
1.81、何老师在物理课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示范性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杠杆源理。他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属于 答案:c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82、 答案:b
a、复杂性
b、主体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1.83、 答案:a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活动中心论
d、学科中心论
1.84、 答案:c
a、价值属性
b、知识属性
c、伦理属性
d、能力属性
1.85、教育活动不是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它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主动调整,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际达成。这体现出的教育过程属性是 答案:a
a、生成性
b、关系性
c、情境性
d、阶段性
1.8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四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文件是 答案:c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教育现代化2035》
1.87、 答案:b
a、平民教育
b、生活教育
c、乡村教育
d、职业教育
1.88、关于教育的目的,学者们见仁见智。有的坚持个人本位论,有的主张社会本位论。其中主张个人本位论的学者是 答案:c
a、凯兴斯坦纳
b、涂尔干
c、卢梭
d、柏拉图
1.89、 答案:b
a、卢梭
b、涂尔于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培尔
1.90、 答案:c
a、情境性
b、生成性
c、关系性
d、阶段性
1.91、现代教育制度诞生的标志是 答案:b
a、书院的出现
b、义务教育的实施
c、班级教学的出现
d、大学的出现
1.92、 答案:a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个体差异性
d、稳定性
1.93、中国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解释教育问题的教育学著作是 答案:d
a、刘佛年的《教育学》
b、孟宪承的《教育概论》
c、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概论》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94、在教师专业知识中,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及学科教学法知识属于 答案:c
a、实践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基础性知识
1.95、英国哲学家、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教育应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对学生最 答案:b
a、人的兴趣
b、科学知识
c、儿童需要
d、意识形态
1.96、 答案:d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终身性
d、科学性
1.97、依据认知心理学发展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 答案:a
a、预备一内化一巩固
b、预备一巩固一内化
c、学一思一行
d、学一行一思
1.98、 答案:d
a、领悟课程和经验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99、 答案:b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实践模式
d、情景模式
1.100、在学生教育地位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学者赫尔巴特所持的观点属于: 答案:d
a、主导主体论:
b、师生双主体论
c、学生中心论
d、教师中心论
教育学原理-平时测验2
1.单选题
1.1、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答案:b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1.2、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c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杜威
d、凯兴斯泰纳
1.3、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 答案:a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4、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d
a、克特
b、格斯里
c、华生
d、霍尔
1.5、把经过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体现的是() 答案:c
a、文化创造功能
b、文化交流功能
c、文化选择功能
d、文化传承功能
1.6、认为教育应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教育预备说”的倡导者是() 答案:a
a、斯宾塞
b、施瓦布
c、杜威
d、赫尔巴特
1.7、教育内容的组织及编排的过程模式的倡导者是() 答案:c
a、鲍尔斯
b、金蒂斯
c、斯腾豪斯
d、泰勒
1.8、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示范性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实物、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答案:b
a、实习作业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验法
1.9、皮亚杰认为,7—11岁所属的认知阶段是() 答案:d
a、感觉运动时期
b、前运算时期
c、形式运算时期
d、具体运算时期
1.1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答案:c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
1.11、稷下学宫制定的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是() 答案:d
a、《学规》
b、《诫子书》
c、《弟子规》
d、《弟子职》
1.12、体现“治学不二。官师合一”教育系统特色的是() 答案:a
a、官学
b、私学
c、学院
d、学堂
1.13、教师或学生单方面掌握了师生关系的绝对主导权,这种师生关系类型是() 答案:c
a、法律型师生关系
b、民主型师生关系
c、专制型师生关系
d、放任型师生关系
1.14、“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出自() 答案:a
a、《说文解字》
b、《大学》
c、《进学解》
d、劝学篇》
1.15、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答案:a
a、单一性
b、共同性
c、持续性
d、公平性
1.16、不属于教育制度特征的是() 答案:d
a、制度确立的客观性
b、制度影响的历史性
c、制度约束的强制性
d、制度确立的主观性
1.1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答案:b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1.18、美国的学制是() 答案:a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交叉型
1.19、阿普尔的教育学属于() 答案:d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制度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1.20、“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答案:c
a、康德
b、福禄贝尔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1.21、对教育领导权与受教育权有制约作用的是() 答案:c
a、人口
b、文化
c、政治
d、经济
1.22、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备哪些素养人的总体设想是() 答案:a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目标
1.2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的专门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是() 答案:c
a、鸿胪寺
b、太常寺
c、国子寺
d、大理寺
1.24、“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c
a、桑切斯
b、阿玛蒂亚森
c、刘易斯
d、佩鲁
1.25、提出“智德统一”理论,认为“美德就是知识”的哲学家是() 答案:a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埃斯库罗斯
1.26、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启蒙读物的是() 答案:c
a、《学记》
b、《大学》
c、《百家姓》
d、《师说》
1.27、古罗马为富贵子弟开办的学校是() 答案:b
a、“文艺学校”和“游乐学校”
b、“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
c、“文艺学校”和“文法学校”
d、“文艺学校”和“修辞学校”
1.28、训练与选择劳动力体现的是教育的() 答案:c
a、文化功能
b、人口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1.29、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答案:a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30、中国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解释教育问题的教育学著作是() 答案:d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31、教师工作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 答案:a
a、专业伦理
b、专业精神
c、专业信念
d、专业知识
1.32、在教育的继承性中,对学校组织与制度的继承主要是() 答案:b
a、教育内容的继承
b、教育模式的继承
c、教育思想的继承
d、教育经验的继承
1.33、教师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属于() 答案:c
a、基础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本体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1.34、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逻辑起点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c
a、凯兴斯泰纳
b、纳托尔普
c、卢梭
d、涂尔干
1.35、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答案:d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1.36、“家教规范”指的是() 答案:b
a、《家范》
b、《诫子书》
c、《颜氏家训》
d、《朱子家训》
1.37、亚里士多德认为,7—14岁儿童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答案:b
a、体育
b、德育
c、智育
d、美育
1.38、苏格拉底提倡的“产婆法”属于() 答案:b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陶冶法
1.39、《论语》是记述一位教育家言行的著作,这位教育家是() 答案:b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荀子
1.40、古希腊教师的来源一是“最高尚、最优秀”的公民,一是() 答案:b
a、军事将领
b、成年奴隶
c、手工业者
d、成功商人
1.41、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是() 答案:c
a、继承传统,否定西学
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全盘西化,放弃传统
1.42、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答案:a
a、示范性
b、多样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1.43、“有效维持不平等”理论的提出者是() 答案:c
a、雷夫特里
b、霍特
c、卢卡斯
d、郝大海
1.4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 答案:d
a、北美洲
b、大洋洲
c、亚洲
d、欧洲
1.45、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以及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影响,这体现了教育过程的() 答案:a
a、关系性
b、情境性
c、生成性
d、阶段性
1.46、特定的学科知识属于() 答案:a
a、本体性知识
b、实践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基础性知识
1.47、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答案:c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
1.48、“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的观点强调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答案:d
a、成熟
b、遗传
c、教育
d、环境
1.49、以发展学生体能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 答案:d
a、智育
b、德育
c、美育
d、体育
1.50、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认为() 答案:a
a、存在先于本质
b、本质先于存在
c、存在与本质同时存在
d、有时存在先于本质,有时本质先于存在
1.51、通过社会公众参与、社会舆论的影响,促进或倒逼中央或上一级地方政府在制度层面实施改革的机制是() 答案:c
a、上下一体模式
b、自上而下的模式
c、自下而上的模式
d、上下结合模式
1.5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答案:b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设计教学法
d、实验教育学纲要
1.53、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答案:c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54、师范生在师范学校学习的阶段是富勒所说的() 答案:b
a、“非关注”阶段
b、“虚拟关注”阶段
c、“生存关注”阶段
d、“任务关注”阶段
1.55、“学则不固”的说法体现了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 答案: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内因
1.56、柏拉图认为灵魂中最高贵的、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答案:c
a、感情
b、激情
c、理性
d、欲望
1.57、训练和选择劳动力是教育的() 答案:a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1.58、注重教育发展质量、公平属于() 答案:a
a、内涵式发展
b、外延式发展
c、轻质式发展
d、重量式发展
1.59、我国“1922学制”又称作() 答案:c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丑学制
1.60、教育是一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的丰富程度,从根本上说决定于() 答案:a
a、生产力发展程度
b、国家经济发展程度
c、生活水平发展程度
d、国民素质发展程度
1.61、存在主义认为主要教育方法是() 答案:b
a、直观、练习、实践
b、讨论、对话、问答
c、实验、观察、访问
d、讲述、讲解、讲读
1.62、存在主义的核心是() 答案:c
a、法治
b、民主
c、自由
d、平等
1.63、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答案:b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1.64、 答案:a
a、间接经验
b、直接经验
c、亲身经验
d、实践经验
1.65、我国唐朝官学体系“六学二馆”中的“二馆”是指() 答案:c
a、算学馆、律学馆
b、广文馆、武备馆
c、弘文馆、崇文馆
d、进士馆、同文馆
1.66、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叫() 答案: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1.67、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a
a、爱尔维修
b、堂吉诃德
c、塞万提斯
d、狄更斯
1.68、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 答案:b
a、预备-内化-巩固
b、获得-转化-评价
c、学-思-行
d、导入-讲授-评价
1.69、皮亚杰代表的学派是() 答案:a
a、认知发生学派
b、个性发生学派C生物主义学派
c、活动心理学派
1.70、涂尔干的教育目的论是() 答案:b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71、壬戌学制被称为() 答案:d
a、六二二学制
b、五四二学制
c、五二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1.72、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体现的是教师的() 答案:d
a、专业地位
b、法律地位
c、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1.73、师生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获得新知的方法是() 答案:d
a、讲读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谈话法
1.74、文化的核心是() 答案:b
a、政治观念
b、价值观念
c、伦理观念
d、经济观念
1.75、“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c
a、福绿培尔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1.76、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公布但未实行的现代学制() 答案:a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1.7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答案:b
a、产教融合
b、旧式分工
c、社会合作
d、人的异化
1.78、科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阶段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c
a、问卷调查法
b、个案研究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1.79、南宋著名的书院不包括() 答案:d
a、岳麓书院
b、象山书院
c、丽泽书院
d、应天府书院
1.80、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a
a、舒尔茨
b、托夫勒
c、特朗普
d、道尔顿
1.81、教育性质具有启蒙性、教育内容具有生活性、教育关系具有情感性、教育方法具有灵活性等特点的教育社会环境是 答案:a
a、家庭
b、社区
c、校外教育机构
d、大众传媒
1.82、从课程的组织形式上看,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属于 答案:d
a、综合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8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等人主张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答案:a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知识本位论
1.8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 答案:d
a、实现社会变迁
b、培养完善的人格
c、实现社会再生产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8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的教育功能是 答案:b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1.86、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上,强调以实际用途为目的,主张学习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等实用性课程。这种观点属于 答案:d
a、活动中心论
b、学科中心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87、中国古代教育一直以修身为本,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这反映的教育目的主张属于 答案:a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1.88、在教育发展中,注重规模、数量、硬件提升的发展方式属于 答案:a
a、外延式发展
b、内涵式发展
c、先发内生型发展
d、后发外生型发展
1.89、影响教育目的的根本性力量是 答案:d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水平
1.90、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主张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d
a、海德格尔
b、萨特
c、雅斯贝尔斯
d、皮亚杰
1.91、王老师在上课时经常播放动画视频课件,使用VR或AR技术,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种教育方法属于 答案:c
a、实验法
b、发现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1.92、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要进行班级管理、课堂管理、同侪交往、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协商和沟通等工作。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答案:c
a、创造性
b、复杂性
c、多样性
d、示范性
1.93、在教师专业知识中,有关学生、学科、教育活动等规律性的知识,如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及学科教学法知识等属于 答案:c
a、本体性知识
b、辅助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1.94、从教育制度范围来说,教育制度可以分为宏观教育制度、中观教育制度和微观教育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宏观教育制度的是 答案:b
a、学校考勤制度
b、家庭教育制度
c、义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1.95、美育的具体内容丰富多样,其主体部分是 答案:c
a、自然美的教育
b、社会生活美的教育
c、艺术美的教育
d、生态美的教育
1.96、英国教育理论家劳伦斯·斯腾豪斯在全面分析与批判泰勒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答案:c
a、实践模式
b、目标模式
c、过程模式
d、情境模式
1.97、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答案:a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学而》
c、《学记》
d、《大学》
1.98、小明说:“王老师,我特别喜欢画画,可是我的画比我同桌的差多了,将来可能当不了画家。”王老师鼓励他说:“只要你肯努力,你的画家梦还是有可能实现的。”王老师的认识反映出的学生特性是 答案:b
a、平衡性
b、可塑性
c、独特性
d、差异性
1.99、在中国传统教育话语体系中,“教育”的词源可追溯到的两个字是 答案:a
a、“教”“学”
b、“教”“养”
c、“引”“出”
d、“引”“导”
1.100、“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答案: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能动性